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TXT免费下载 凡禹 无广告下载

时间:2018-03-17 08:42 /现代言情 / 编辑:肖凌
主角是沃尔玛,需求弹性,巴菲特的小说是《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它的作者是凡禹最新写的一本读物、游戏、技术流风格的小说,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某一天他们狩猎的时候,看到一头梅花鹿。于是两人商量,只有这两个人齐心协利,都去猎鹿时,才会得到那只鹿。...

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

推荐指数:10分

作品字数:约15.2万字

更新时间:2017-10-25 18:58

《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在线阅读

《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章节

某一天他们狩猎的时候,看到一头梅花鹿。于是两人商量,只有这两个人齐心协,都去猎鹿时,才会得到那只鹿。如果猎鹿的时候一只兔子突然在其中一人边经过,而这个人转而抓兔子,这人会得到兔子,但鹿就跑掉了。两人得到一只鹿的效用远比分别得到一只兔子大。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共有四种方案供选择,每一行都代表一种博弈的结果。踞嚏说来:

X,X X,0

0,X 1,1

1.第一行表示,猎人A和B都抓兔子,结果是猎人A和B都能吃饱4天;

2.第二行,猎人A抓兔子,猎人B打梅花鹿,结果是猎人A可以吃饱4天,B则一无所获;

3.第三行,猎人A打梅花鹿,猎人B抓兔子,结果是猎人A一无所获,猎人B可以吃饱4天;

4.第四行,猎人A和B作抓捕梅花鹿,结果是两人平分猎物,都可以吃饱10天。

(1)如果双方都选择了猎鹿,效用为1,(猎鹿,猎鹿)有帕累托最优,为作的最佳结果;

(2)如果双方都选择了猎兔,即双方没有作,(猎兔,猎兔)称为风险上策(Risk

Dominant)均衡;

(3)如果一人选择了猎鹿,而对方选择了猎兔,即对方没有诚信,背叛了原来的协议,则选择猎鹿者将一无所获,选择猎兔者将保证得到一定效用X(0

☆、正文 第22章 博弈不是你诈(3)

在经济学上,我们把那些已经发生、不可回收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称为“沉没成本”。这个意思就是说,你在正式完成易之投入的成本,一旦易不成,就会败败损失掉。从理的角度来说,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我们的决策,然而,挽回成本的心理作用往往在博弈中让人作出非理的决策,从而导致更大损失。博弈论专家经常将这种困境中的博弈称为“协和谬误”。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来协和谬误的危害有多么大:假设你买一只股票,股价下跌;于是你又在这个价位买(股民称此为“摊平”),可是它又下跌……你再次购买的本意是减少损失,可是却越陷越

对于协和谬误的博弈来说,在没有100%胜算的把下,及早退出是明智的选择。如果你不及时收回来,那你可能血本无归!

20世纪60年代,英国和法国政府联投资开发大型超音速客机,即协和飞机。开发一种新型商用飞机简直可以说是一场豪赌。单是设计一个新引擎的成本就可能高达数亿美元,想开发更新更好的飞机,实际上等于把公司作为赌注押上去。难怪政府会被牵涉去,竭要为本国企业谋更大的市场。

该种飞机机大,设计豪华并且速度。但是,英法政府发现:继续投资开发这样的机型,花费会急剧增加,但这样的设计定位能否适应市场还不知;而止研制将使以的投资付诸东流。随着研制工作的入,他们更是无法作出止研制工作的决定。协和飞机最终研制成功,但因飞机的缺陷(如耗油大,噪音大,污染严重等等),成本太高,不适市场竞争,最终被市场淘汰,英法政府为此蒙受很大的损失。在这个研制过程中,如果英法政府能及早放弃飞机的开发工作,会使损失减少,但他们没能做到。

来,英国和法国航空公司宣布协和飞机退出民航市场,才算是从这个无底洞中脱。这也是“壮士断腕”的无奈之举。

无独有偶,在中国的航空工业历史上,也发生过类似的例子。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民用飞机不再发展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这一决策立刻引起广泛争议。

该公司与美国麦公司于1992年签订作生产MD90线飞机。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

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在这里不想就一角度展开讨论,只有航空专家才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单从经济角度看,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上万人倾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这种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丝毫不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物、财,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事实上,线项目下马完全是“景堪忧”使然。从销路看,原打算生产150架飞机,到1992年首次签约时定为40架,又于1994年降至20架,并约定由中方认购。但民航只同意购买5架,其余15架没有着落。可想而知,在没有市场的情况下,继续行该项目会有怎样的未来收益?

然而就是这个已经沉没了的成本,却还让许多不明就里的人难以割舍。他们把它当做“肋”,食之无味而又弃之可惜。实际上这些人不明:沉没成本永远是决策的非相关成本,与其相伴随的机会成本才是决策相关成本,需要在决策时予以考虑。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之所以会对决策产生这样微妙的作用,原因就在于机会成本不是现实的成本,是隐的,而沉没成本却是实实在在的,让人有一种“割”的楚。成本沉没在里着实令人到可惜,然而伤心懊悔不是于事无补吗?还不如适时放弃,抓时间,创造更多的价值出来。

协和谬误给我们的直接警示就是,在投资时应该注意:如果发现是一项错误的投资,就应该立刻悬崖勒马,尽早回头,切不可因为顾及沉没成本,错上加错。事实上,这种为了追回沉没成本而继续追加投资导致最终损失更多的例子比比皆是。许多公司在明知项目景暗淡的情况下,依然苦苦维持该项目,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们在该项目上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沉没成本)。

托罗拉的铱星项目就是沉没成本谬误的一个典型例子。托罗拉为这个项目投入了大量的成本,来发现这个项目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样乐观。可是,公司的决策者一直觉得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那么多,不能半途而废,所以仍苦苦支撑。但是来事实证明这个项目是没有途的,所以最厚陌托罗拉只能忍接受了这个事实,彻底结束了铱星项目,并为此损失了大量的人、财和物

现实经济中,陷入协和谬误困境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投资过半,行情却急转直下。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投资决策者左右为难。实际上,一个理的经济人在作出决策的时候,总是要涉及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然而现实中往往由于决策者思维的错位,将这两种成本相混淆,反而做出了不利的选择。

走出协和谬误的怪圈其实并不难,只要你敢于放弃,有胆量、有勇气经历失败,不要为打翻的牛哭泣,对不可追的东西要及时放手,做一个敢于放弃的聪明人。

在一次关于生活艺术的演讲中,授拿起一个装着的杯子,问在座的听众:“猜猜看,这个杯子有多重?”

“50克”、“100克”、“125克”……大家纷纷回答。

“我也不知有多重,但可以肯定人拿着它一点不会觉得累。”授说,“现在,我的问题是:如果我这样拿着几分钟,结果会怎样?”

“不会有什么。”大家回答。

“那好。如果像这样拿着,持续一个小时。那又会怎样?”授再次发问。

“胳膊会有点酸。”一名听众回答。

“说得对。如果我这样拿着一整天呢?”

“那胳膊肯定木,说不定肌会痉挛,到时免不了要到医院跑一趟。”另外一名听众大胆说

“很好。在我手拿杯子期间,不论时间短,杯子的重量会发生化吗?”

“没有。”

“那么拿杯子的胳膊为什么会酸呢?肌为什么可能痉挛呢?”授顿了顿又问,“我不想让胳膊发酸、肌痉挛,那该怎么做?”

“很简单呀。您应该把杯子放下。”一名听众回答。

“正是,”授说,“其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时就像我手里的杯子。我们埋在心里几分钟没有关系。如果时间地想着它不放,它就可能侵蚀你的心积月累,你的精神可能会濒于崩溃。那时你就什么事也不了了。”

授这番话的另一层义是,如果你手中的成本正在逐渐增加,你越来越到吃的话,你应该及时放弃。否则,你的心将被拖垮。选择放弃很难受,但是不放弃,则更加苦。

蛋糕博弈,讨价还价智慧大

有一家外企招聘员工面试时出了这样一题:要应聘者把一盒蛋糕切成八份,分给八个人,但蛋糕盒里还必须留有一份。

面对这样的怪题,有些应聘者绞尽脑也无法完成;而有些应聘者却到此题很简单,把切成的八份蛋糕先拿出七份分给七个人,剩下的一份连蛋糕盒一起分给第八个人。应聘者的创造思维能从这题中就显而易见了。

这个问题就是著名的蛋糕博弈,也就是分问题。分蛋糕的故事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无论在常生活、商界还是在国际政坛,有关各方经常需要讨价还价或者评判对总收益如何分,这个总收益其实就是一块大蛋糕。

这块大蛋糕如何分呢?我们知最可能实现一半对一半的公平分的方案,是让一方把蛋糕切成两份,而让另一方先选。在这种制度设置之下,如果切得不公平,得益的必定是先选的一方。所以负责切蛋糕的一方就得把蛋糕切得公平,才能让博弈的双方都意。

(19 / 28)
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

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

作者:凡禹 类型:现代言情 完结: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详情
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